查看原文
其他

【穿越焦虑迷雾】(之二):为自己精彩绽放

渡过作者群落 渡过 2022-06-06

二月花/文   尼克/摄影


抱团取暖


不想焦虑,怎么办?一个最现实的办法是抱团取暖。


带孩子去医院诊断前,我在网上找到了“渡过“社群,急切地申请加入“渡过”家长微信群。在群里,大家可以敞开谈病情,谈焦虑,谈困惑,谈失败,谈悔恨, 谈尴尬。

 

我们是同类,同样为病所困,同样渴求理解,同样需要温暖。

 

在群里,超越了地域限制,跨越了阶层高低,在群里,你只是一个爸爸或者妈妈。不能与人言说的话,在这里有人愿意倾听;不被人理解的事情,在这里有人能够看见。

 

要想走得远,一群人一起走。

 

为了追寻这群人的脚步,我参加了“渡过“苏州营、北京营、青岛营,渴望找到走得快的人,结识一起走的同路人,相互搀扶着一起向前走。


结果没有让我失望!在“渡过“微信群里,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群友,感觉不再孤单。在”渡过“成长营里,我追上了老师们带领的先遣部队,有了很多宝贵的帮助资源。



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 


有老师曾经说过,恐惧源于无知。当我们对抑郁症的各种知识了然于胸时,你还会恐惧吗?

 

心理研究表明:适度焦虑有助于激发潜能,更好地应对挑战。

 

我在焦虑的驱使下,购买了《沈渔邨精神病学(第6版)》、《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(第3版)》、《伯恩斯新情绪疗法》、《渡过》等系列书籍自学,听各种疾病、心理类知识讲座,看相关公众号文章,与群友交流孩子看病经历与用药反馈。

 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我慢慢懂得了很多疾病知识,了解了常见药的使用方法,清楚了办理休学复学的相关要求与程序。


我渐渐明白了,这个病康复需要时间,急不来的。我深深体会到了家长情绪稳定、家庭和睦对孩子的滋养作用,学会了稳稳地接住孩子过山车一样的情绪,并运用非暴力沟通手段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。

 

毛主席说,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当我掌握了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,我的心从慌乱走向了笃定。我真正接受了孩子的病,放下了对孩子的各种期待,不再纠结于孩子昼夜颠倒的作息,理解了孩子说的“手机是我的救命稻草“的话,带着平和的心态,安心地陪着孩子“冬眠”。



加满自己的爱杯


坐飞机时,安全提示告诉我们: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,每个人都需要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,才能去帮别人戴,即使这个别人是你年幼的孩子。

 

为什么要这样做?

 

小时候,我们常被教育要“先人后己“,现在怎么变成”先己后人“了呢?这样是不是违反道德原则?在生死考验面前,让我们先救自己,再救孩子,这怎么可以?

 

焦虑的家长都会说:NO!我是为孩子而活的。孩子好,我就好;孩子不好,我就不好;孩子去死,我绝不活。


孩子生病后,我问过自己,假如孩子死了,我还活不活。答案是:活。

 

在孩子还未出生时,我们已经活了二十多年。我们人生的主角是自己,不是孩子。孩子只是陪伴我们走过人生中一段路而已。

 

龙应台在《目送》里说:“所谓父母子女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,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:不必追。”

 

当我们划清了自己与孩子的界限,就明白了一件事:我首先要为自己而活,我要为自己精彩绽放。

 

为人父母后,爸爸妈妈常会陷入一个误区:爱自己是不是就会减少给孩子的爱,是不是太自私了?有个妈妈对我说:“有了孩子后,我都不好意思跟老公单独去看电影,觉得不带孩子去是一种罪过。

 

实际上,孩子多么渴望父母是一个能活出自我的人呀!在“渡过”成长营,很多孩子反映,最喜欢看到父母的笑脸,最希望爸爸妈妈能有自己的生活,唱歌、跳舞、逛商场、看电影,每天活得开心自在,温暖阳光。如果爸妈脸上愁云密布,不断唉声叹气,孩子会非常自责和歉疚,觉得是自己的病拖累了父母。

 

但焦虑的父母不这样认为。他们勇于牺牲自我,辞去工作全职陪伴孩子,一天24小时跟孩子呆在一起,眼睛和心一刻不停地在孩子身上扫描,注意力变得狭窄,兴趣变得寡淡,快乐变得稀缺。



父母每天的生活重心变成了“孩子吃药了没有?”“他是躁了还是郁了?““我刚才是不是说错话了,孩子好像不高兴了?”“别人的孩子都复学了,我孩子怎么一眼都不看书呢?”“孩子把房门锁上十多个小时了,他是在睡觉还是吞药了呀?”“孩子头像怎么突然换了,这到底是咋回事呀?”


不知不觉间,父母心中的烦恼无穷无尽,焦虑值越来越高,就连出门买菜的功夫,也生怕孩子在家会出什么意外。孩子也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,半小时看不到父母,就会电话追问什么时候回来。

 

我曾经就是这样的家长,直到有一天,我发现自己也快抑郁了。我告诉自己:我不能倒下,我是妈妈,我首先要保证自己健康,才能更好地帮到自己孩子。


为了给自己打气,我看了女性励志娱乐节目《妈妈咪呀》,我的眼睛像磁铁一样被吸引了,节目里有些妈妈经历的磨难比我要高一万倍,但她们依然顽强地克服了困难,活出了生命的张力。


这极大地鼓励了我,我想:她们可以做到,我也可以。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她们唱起了歌曲。那一刻,我突然发现,我还可以唱歌,我还能够快乐。

 

我开始逼着自己每天去瑜珈馆上课,逼着自己约同学家长去散步,逼着自己去楼下的商店买东西,逼着自己约人一起挖野菜、买花、逛大集,逼着自己看电视娱乐节目。

 

当我这样做了之后,我发现我的心情变好了,我眼中的风景也变得可爱起来,身边走过的路人仿佛都在对我微笑,我不再唉声叹气了,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,对孩子的态度也越来越好,就连对快递小哥也发自内心地充满感激。

 


我真正放下对孩子上学的执念,也得归功于节目《妈妈咪呀》。节目中的女主人公有养鸡场老板、蛋糕店主、烤羊肉串摊主、网红女主播,也有国家专业舞蹈演员、好莱坞明星武术指导老师,不管她们外在的身份是什么,她们脸上洋溢的那一份幸福和自信打动了我。

 

我不自觉把自己女儿代入了节目,我想,她长大了也会成为一名妈妈,如果我女儿能活成节目里那些妈妈的模样,不也很好吗?不管她靠什么职业养活自己,不管她将来是穷是富,是个什么样的人,只要她脸上能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,只要她自己感觉幸福,高低贵贱又有什么关系呢?

 

以身作则影响孩子

 

放下执念,处理好负面情绪,成长自我,这些我都尽力去做了。

 

但,我该如何给孩子以力量和支持呢?

 

教育是生命感召生命的过程,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占据主导地位,孩子属于被影响的一方。


一个不幸福不和谐的家庭,很难培养出一个乐观积极的孩子;一个情绪失控的家长,很难培养出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。所以要让孩子重获阳光,更好地成长,家长必须有力量、有能量。

 

孩子是家长的镜子,它照出了我们家长身上以及家庭系统存在的问题。

 

我不爱打扫卫生,孩子就不爱收拾房间;我对花钱没规划,女儿就不懂得节俭;我常常取消答应女儿的约定,女儿就常常违反规则。

 

当我将挑剔指责的目光从孩子身上移回自身,我开始对照着修正完善自己。

 

我开始能够体会老公面对家中一片狼藉时的心烦意乱,我不再把打扫卫生当成是老公交代的任务,而当成自己内在对环境的要求。我开始学着谨慎给女儿承诺,承诺了的就一定兑现,从我的一言一行给女儿树立榜样。

 

我的家庭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,我跟老公的冲突也越来越少了,跟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。

 

当我们家长自己内心能量满满,情绪稳定,生活充实,我们的爱杯才会满溢,才会有更多的爱流向孩子,助力孩子在康复的道路上越走越稳。 (待续)




作者往期文章:


【穿越焦虑迷雾】之一:免于恐惧

那些日子,咱们一起哭过笑过...... || 渡过

陪女儿备战会考的7天6夜

跨越关隘——“渡过”北京营地有感(三则)

长城登顶的六个关键词:抗郁的隐喻 || 渡过

【成长营故事】有一种温暖叫陪伴 || 渡过

【渡过・青岛营纪实】现实中的你比网上更美

【渡过・青岛营纪实】和你漫步在最美沙滩

其实你没那么坚强 || 渡过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